的二小子。他去年高中毕业,本来是应该接于建的班,去机械厂上班的。只是,于建工资高,是于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于志伟接于建的班,于家的收入会少很多。为了多攒钱,和保持于家的生活质量,于建暂时就没让于志伟接班。
没有知青政策这个意外,于建是想等他再干两年,攒够了给于志远买工作的钱,就同时安排二儿子和三儿子参加工作的。
结果,计划没有变化快。一个知青政策,把于建的计划全打乱了。
为了把三个孩子都留在城里,不去乡下吃苦,一大把年纪的于建,只能选择背井离乡,举家搬迁去分厂发展。
穷家富路,举家搬迁,于建肯定很乐意多带些钱傍身。这一走,于建可能一辈子都没机会回来了。所以,如果幸芳出高价,她是很有机会把吴家的房子买下来的。
吴家的房子和宋家的房子一样,都是被买断,产权在自己手里的产权房。虽然这里是机械厂家属院,这房子却是吴家的私产,不在机械厂的房子。幸芳可以放心大胆的吴家交易。
“于叔他们搬走后,于家就只剩下于志刚他们一家四口住。于志刚不是机械厂的员工,他和他媳妇在他们单位,已经干满七年,有资格分房了。听郑婶说,去年他们就拿到了分房指标。只是张阿姨不想和大儿子分开,就硬拦着没让他们搬。”
张华子和于志刚媳妇谈小语的矛盾,已经多到难以调和了。谈小语木讷却也不傻,张华子天天嫌弃她,说她不好,她当然不乐意继续跟她一起住。
之前张华子用孝道压着谈小语,不让她去住她单位分的房子。现在张华子和于建,要一起去阳城了,谈小语就不想再住吴家的老房子了。
这里对张华子来说,充满了温馨又甜蜜的回忆。对谈小语来说,却不是那么一回事。
越琢磨,宋文城越觉得于家的房子好。
“等明天我去找于叔谈谈,如果他有意卖,咱们就花三到四百块钱,把它买下来。”
于家的房子和宋家挨着,格局也一样,就是普普通通的两室一厅。当初她们从机械厂,把房子买到手,一共花了一百多块钱。现在宋文城把价格翻了三到四倍,于家如果有意卖房,肯定会心动。
三四百块钱买一个房子,幸芳觉得很值。现在房源紧张,能花钱买到房子,就是胜利。更别说这里位置不错,未来还会拆迁,这房子就买的更加物超所值。
但张华子是个别扭人。幸芳不想被她当冤大头宰,就对宋文城说:“于家房子,咱们最多给到四百五,再贵咱们就不买了。咱还有房源,不是非于家不可。”
“警局包大叔的爸爸得了急症,需要不少钱看病。他家条件不太好,没钱看病,就想卖分房指标换钱。那也是个大杂院的两室一厅,于家的房子买不成,咱就去买包家的。他家要价四百,房子有八成新。”
大杂院两室一厅的房价,之前在一百到三百五之间。现在房源越来越紧张,就又稍微涨了一点点。包家敢要四百的高价,一是实在缺钱,二是那房子够新。包家的房子是解放后建的,房龄还不到十年。那屋子,被保存的挺好,屋里还有些简单的家具。所以,幸芳花四百买下来也不算吃亏。
于家的房子,没包家的那个好。只于家,就在这住了小三十年。于家之前,这房子还不知道存在了多久。所以,这边的房子是带着岁月的痕迹的。
岁月连人都不饶,房子这种死物,又怎么会有优待?
现在于家的房子看着还行,是因为它住着人,有人气,它看着才没有特别破财。等于家搬走,房子没人住了,肯定会是另一番光景。
幸芳是不喜欢老房子的。老房子想住的舒服,光保养和维护,花费就不是小数目。
于家的房子,胜在位置好、有产权。买于家的房子,幸芳不用担心以后为了房子的产权,跟别人扯皮;还能继续住大杂院,跟钱小燕她们生活在一起。幸芳才愿意多花五十块钱,买于家的房子。
但只有五十了。如果张华子吃定幸芳,狮子大开口。那幸芳也不会傻傻的当冤种。
宋文城全面了解了幸芳的想法。第二天就找机会去了于家。
于家确实有卖房的想法。他家三个儿子,有两个都还没结婚。钱肯定不够花。以后他们留在阳城发展,舒城的房子,留着也确实没用。只是,张华子确实像幸芳想到那样,很别扭。
她家缺钱,她想买房。谁来买房,她又觉得房子是她的根,舍不得卖。最近,她一拍脑门,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好主意。
那就是,让她大儿子卖分房指标。于志刚和谈小语没房,就只能回家住了。他们住家里,给她看房子,张华子就可以光明正大的,拿于志刚卖房的钱,给于志伟他们哥俩娶媳妇啦。如此一来,岂不皆大欢喜?
但谈小语不干。
老房子的产权人是于建和张华子。谈小语是脑抽了,才会卖掉她自己的房子,跑恶婆婆这来过寄人篱下的闹挺日子。
张华子那人,谈小语算是看透了。别看她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