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搭出一条生路来呢?”
眼看时间不早,卓晏怕祖母唠叨,将阿南送到驿站外就匆匆走了。
阿南一边思索着一边踏进驿站,抬头就看见了守在自己所住屋门前的韦杭之。
“韦大哥辛苦了。”她笑嘻嘻地与他打招呼,往屋内一望,日光透过窗棂笼罩在阿言端坐的身躯之上,也照在他那双举世无匹的手上——他的手中,正握着她做好后搁在桌上的“九曲关山”,在缓慢拆解着。
他还未掌握这个岐中易的诀窍,手部的动作尚不流畅。
十二天宫需要手指从各种不可思议的角度穿插勾挑,练出最灵活的指法,才能拆解;而九曲关山则曲折层叠,每一个圈环都需要保持极细微精确的角度与斜度,才能一步步拆解下去,若是有一丝一毫的偏差,便前功尽弃,连复原都几乎不可能。
“看,你还没有摸到最精妙的那个角度和力度。”阿南笑吟吟地走进屋内,以惯常的散漫姿势往椅子上一歪,看着他拆解,“一定要好好练手哦,不能松懈,练好了才能早点把那支笛子上的字解出来啊。”
朱聿恒瞥了她一眼,低低地“嗯”了一声,仔细地观察着手中岐中易,在脑中将它们所有的勾连都想清楚后,试着解了一步,然后随即便又将那个环退了回来——因为他的手指拨动差了一毫厘,所以环扣没能对上。
但等他退回来后,却又发现退回来的位置与刚刚错开了一丝,于是所有在脑中预设好的步骤,全部不成立了,要重新规划。
他忍不住瞥了阿南一眼,见她笑吟吟地托着下巴看自己,便抿唇屏息静气,再度分析起面前的岐中易来。
阿南也不指导他,任由他自己琢磨力道和方位,只坐没坐相地蜷在椅子里,趴在椅背上看着他:“阿言,应天府草菅人命、乱判命案,你管不管?”
朱聿恒早已知道她今天去探望绮霞的事情,便淡淡道:“本来不归我管,但我知道你需要,所以刚刚已经部署好了。苗永望的案子会交由三法司共同办理,相信不日会有进展。”
阿南顿时来了精神,双眸亮亮地望着他:“真的?”
朱聿恒点了一下头:“毕竟我们探讨过了,杀害苗永望的凶手与刺杀袁才人的,极有可能是同一人,所以此案本来就得提起重视。”
“这么说,绮霞下狱其实是麻痹凶手的障眼法?”
“这倒不是,是苗永望夫人找太子妃提供的证据,东宫下的命令。”
“居然真是这样……”阿南喃喃着,正考虑自己去向仅有一面之缘的太子妃求情是否可行,眼睛一瞥看见了朱聿恒身边的一个盒子,便问:“阿言,那是什么?”
他示意她打开看看。阿南捧起来掀开盒盖一看,里面是一簇火焰般绚烂的红珊瑚,红滟滟的光华,动人心魂。
她“咦”了一声,抬手摸了摸:“珊瑚?”
“是一个渔民在东海捞到的珊瑚,形似火凤,众人都说是祥瑞,因此进献到杭州府衙,又送到了南京礼部。”朱聿恒说着,将珊瑚从盒中取出,递给了她。
这珊瑚足有一尺半长宽,通身殷红色,在水流长久的冲刷下,珊瑚已经变得十分光滑。而最奇妙的是,下方的珊瑚根正如凤凰身子,前方有细长的分叉,正如凤头衔灵芝;左右两侧伸出的枝杈如同舒展的双翼;后方拖曳出长长的通红枝丫,与凤凰尾羽一般无二。
“这只珊瑚凤凰雕琢得形神兼具,真是难得。”阿南夸赞着,转念一想,脱口而出:“杭州送来的,难道这是青鸾台的线索?”
东海扬尘(2)
“对,杭州所有老旧地图和地方志都已翻遍,官府也找了许多七八十岁以上的杭州老人询问过,但没有任何关于青鸾台的蛛丝马迹,甚至连青鸾二字,也并无有关地名。”朱聿恒轻按手中九曲关山,缓缓道,“直到今日内库进呈了这具珊瑚过来……”
说到这里,朱聿恒略微顿了顿,毕竟,这其实是为了太孙妃的仪聘之事在做准备。望着与他只有咫尺距离的阿南,他声音略有波动:“经司仓判断,这珊瑚纹路这般圆滑,在水下至少有五六十年了。我考虑它来自钱塘湾,或与青鸾台有关,便找礼部的人了解了下,终于发现了一个与青鸾有关的地方。”
阿南大感兴趣:“这么说,在东海之上?”
“不,”朱聿恒摇了摇头,“在东海之下。”
“东海之下?听起来好像很神秘的样子!”阿南两眼灼灼发亮。
朱聿恒将盒中的册子取出,翻到一页指给她。
那是礼部记录的关于祥瑞的情形,只有聊聊数语:“杭州疍民江白涟,捕鱼之时于水下见青鸾翔舞,循而趋之,于海沙之中捡拾到珊瑚凤鸟一只,进献于南京礼部。”
“青鸾翔舞……”阿南自言自语着,又将珊瑚凤凰拿起来仔细查看,研究上面的水磨痕迹,“水下出现青鸾,这珊瑚又与关先生修建青鸾台的时间对上,这肯定不是巧合。只是,青鸾毕竟是鸟类,如何能在海水之下飞舞呢?这事听来可真怪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