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怎么说贾诩也在牛辅麾下效力那么久,多少还是有点情谊的,他又怎能不为牛辅报仇?
魏续自然也看出了这一点,乐得顺水推舟,卖贾诩一个人情,当即下令斩杀胡赤儿,将牛辅首级入土为安。
成廉魏续这两路人马,就够轻松顺利的了,然张辽赵云这两路却更加轻松顺利。
他们率大军到达荥阳和华阴时,徐荣和段煨直接是打开城门,带着麾下一众文武,空着手在城门前相迎。
便如此,四座城池轻松到手,李慕麾下再添两员无双武将并一员顶级无双谋士。
四人各自留下一万兵马,派麾下将领守城,随后便班师洛阳。
李慕接见了徐荣、段煨、贾诩三人,并询问他们,愿为文官还是愿做武将。
三人不明所以,李慕便将已经写下来的新制度交给三人看。
看完之后,三人恍然大悟,徐荣表示愿做武将,段煨则是愿为文官,贾诩则依旧是想干老本行,当个谋士。
李慕便奏请小皇帝,给徐荣封了个扬武将军,在自己账下效力。
徐荣本为从四品的典军中郎将,扬武将军却是正四品,算是升了一级,徐荣自是心怀感激。
至于段煨,李慕帮他要了个华州知府的职位,同样属于四品官。
以前他只管华阴县一城一地,如今却是管整个华州府,自然也算是大大的升官,只不过失去了兵权而已。
好在他本身对征战就没什么兴趣,更长于治理地方。
贾诩作为谋士,不需要什么实权官职,只需要挂个职好领俸禄即可,李慕便给他安了个光禄大夫的官职。
光禄大夫为加官及褒赠之官,并无实际职权,领正三品俸禄。
事到如今,董卓乱政彻底解决,李慕手握四十余万大军,又有了贾诩这个毒士作为军师。
最牛逼的是,朝廷不仅不会拖他后腿,反而是他的后盾。
所以是时候开启下一步计划了。
这第二步计划的主题为:奉旨讨贼。
汉末不再是汉末
经过三个月的准备,朝堂架构调整完毕,大汉彻底进入一个新时代。
李慕升任大将军兼太傅的消息,以及新制度的内容,皆已昭告天下,公告已经贴到大汉所有疆域。
而就在大汉最后一座城池,贴上李慕升任大将军的告示时,李慕就发现,吕布的执念已然完成。
这让他颇有些哭笑不得,原来吕布的追求真心不高,他从未想过什么谋朝篡位,荣登大宝这种事。
能让自己的武勇威震天下,然后位极人臣便足矣。
或许在他看来,能走到董卓那一步,便已算是不枉此生了吧!
而这两个目标,如今都已经达成,李慕的任务自然就此完成。
现在也就只需要等三国剧情时间线结束,他便可以回归。
原剧情的结束时间,是在公元280年,三国归晋的时候,距今还有八十八年。
但只要他荡平天下,让大汉重新恢复一统,使天下太平,剧情多半便会提前结束。
既然无需成为皇帝便已完成任务,那他不妨真正当个匡扶汉室的大忠臣。
如此或许还能扭转吕布那反复无常的名声,在这个世界的青史上,留下一个美名。
……
在公告传遍大汉疆域的同时,召集所有刺史太守进京的诏书,也已送到诸侯手上。
天下诸侯的反应可以归纳为三种,第一种就是汉室宗亲,如荆州刘表、益州刘焉、扬州刘繇、幽州刘虞等等。
他们拿到的诏书中写明,若愿奉诏,可封亲王,凭自身能力或为官,或为将。
如不奉诏,视同谋反,朝廷将出兵讨伐。
这些人纷纷表示愿意奉诏,前往京城见驾。
除这些汉室宗亲外,还有诸如孔融、马腾、陶谦、鲍信、王匡等忠于汉室的诸侯,也愿意奉诏。
这些愿意奉诏的人想得很清楚,这新制度乃是真正于国有利的制度,他们本身就忠于大汉,自然不愿背负乱臣贼子之名。
第二种反应则是如袁绍、袁术、公孙瓒这类野心勃勃之辈。
他们不是看不出新制度对大汉的好处,但他们本身从一开始,就是心怀争霸之心,又怎么可能去管大汉怎么样?
因此这些人不仅不奉诏,反而四处游说鼓吹,说这是吕布的阴谋,目的就是为了把他们骗入京城,好一网打尽。
待天下诸侯皆死,他便可轻易扫平天下,再无可以反抗他之人,到时候他若要谋朝篡位,还有何人能抵挡?
别说,还真有许多小诸侯被他们说动,他们坚信这一切一定是吕布的阴谋,而且坚信吕布一定会篡位。
这些小诸侯也就是第三种反应之人,他们自身实力不足,抵抗不了朝廷大军,又不愿意奉诏进京。
是以他们纷纷投入袁绍、袁术、公孙瓒等人麾下,抱团抵抗。
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