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遗憾。
这辈子,一定要考到最好的大学,然后好好地享受大学时光。
眼瞅着到了二月二十六,苏家上上下下都忙活了起来。
二十五这天,苏向磊就领着几个堂弟堂侄把板凳桌椅都借过来了,还借了好些个碗。
村子里的规矩,但凡是借用到了谁家的碗筷,那就不用在自己家里头做饭了,只要是主家开始做饭,那就跟着一起吃。
二十五这天,苏建业家准备了中午和晚上两顿饭。
都是大锅菜,实惠管饱,而且肉放得也多。
白菜猪肉炖粉条,里头还加了丸子,特意请的附近有名的做大锅菜的师傅过来做的。
二合面的馒头管够,完了还有一大锅的小米粥,一些老头老太太们都喜欢在饭后喝上一小碗,觉得舒坦。
苏家大方,几乎是半个村子的人都来他家吃饭了。
一顿饭要做两大锅的菜,到最后连汤都不带剩下的。
二十六这天,苏向南骑着新买的自行车,后面跟着十几个小伙子,都是骑着自行车,一起去了县里接新娘子。
就光说这十几辆自行车,就已经是相当扎眼了。
苏向南骑的那辆在车把上绑了个红绸花,刚拐进巷子,就听到了鞭炮声,这是提醒在家里头的新娘子要做好出门子的准备了。
苏建业他们在家里也是忙得脚不沾地的,赵红梅的嗓子更是都哑了。
没办法,结婚是大事,平时来往少的亲戚朋友们也都来了,这两天招待了几百号人,谁来了你不得过去打个招呼呀。
赵红梅手里头还拿着一个瓜子花生的托盘,见到新过来的亲戚们就主动让人抓着吃。
赵英子和郭玲玲也没闲着,都帮着招待客人呢。
一些上了年岁的老太太们几乎是都在屋里头坐着,有苏奶奶陪着一起说说话,喝点儿水,倒是不那么累。
苏小软今天则是主要负责接新娘子,一会儿李晓晓进门了,她得陪在身边呢。
一想到了待会儿就能见到李晓晓了,苏小软还琢磨着一会儿叫嫂子是不是会笑场。
先住单人宿舍
苏建业这里又被人追着问:“厂长,一桌两瓶酒,没错吧?我怕一会儿上桌的人太多,咱们酒水万一喝亏了可就让人笑话了。”
“没事儿,一会儿就先这样摆上。另外每桌也都上一个果盘,听说县里头也时兴这个。”
“行。”
院里院外,到处都是人。
院子加屋里摆了十几桌,余下的十几桌都摆在了院外头。
苏国安帮着主事,院外头的,基本上都是乡里乡亲的,或者是一些远亲,女方的送嫁队伍,则是主要坐在院子里头,屋里只给女方的重要家眷备了一桌,另外还有两桌是给公社和运输队的领导们准备的。
至于新娘子这一桌,则是直接摆在了新房里,倒是省事了。
“苏哥,你快收拾一下,叫上嫂子,谢书记他们来了,已经进村了。”
“行,我这就过去。”
谢文也带着几位同事一起过来喝喜酒了,他们刚到,运输队的那些领导和同事们也都到了。
当初选日子,也是特意选了一个周末,这天大家不用上班,倒是可以喝个痛快了。
“谢书记来了,快屋里请,向南去接亲了,一会儿就回来。”
“好好好,你们忙,不用招呼我们。”
谢文来这里的次数也多了,熟门熟路的,丝毫不见外。
等接亲的队伍一回来,村口就先点了一阵炮仗,苏家这边听着动静,也就开始热闹起来了。
这会儿娱乐项目也都比较少,但是县里头有敲大鼓的那种鼓队,听到动静也开始敲了起来,还真地是挺有喜庆的氛围的。
谢文进屋后先去了老太太那里给道了喜,然后才去了特意给他们准备的位置上坐了。
别小看谢文的这么一个小动作,这可是太给苏家人长脸了,也让不少在现场的人们都知道了,苏家人在谢书记那里都是当亲戚处的。
苏奶奶高兴,还让谢文一定多喝两杯。
因为是周末,所以小孩子们有很多。
苏小软干脆就让霍云雷霍小燕以及小水小木他们帮着专门招呼这些半大的孩子们。
太小的孩子,一般都是跟在大人身边的。
而那些个半大孩子,基本上都是自由活动,爬树下河,那都是不在话下的。
小水因为得了小姑姑的吩咐,只觉得自己身上责任重大,所以往常很是喜庆的小脸儿上,今天看起来就有些严肃了。
“都不许捣乱啊,我这里有炒花生和瓜子,你们谁听话,谁就得的多。”
“知道了!”
霍云雷则是帮着打下手,一会儿要去打水,一会要去剥蒜,反正一刻也不闲着。
连续两天的忙碌,赵红梅真有些吃不消了。